超融合架構於2016年開始發展,現在估計快超出SAN了,首先先對比一下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。

上圖來自SANFOR ,對比傳統SAN 架構,首先說一下傳統的SAN架構,需要專業的交換機(SWITCH),獨立的服務器還有軟件管理,控制器,集中性的儲存設備。而超融合架構只需要X86型的服務器和交換機。做一個表格進行對比會比較清晰
| 項目 | 傳統 | 超融合架構 |
| 網絡設備 | 劃分Zone等操作,一般用光纖等專業設備 | 簡易網絡,可以用以太網10G |
| RAID | RAID 5、6 | 節點,無需RAID |
| RAID 初始化 | 需要,大容量初始化也許需要幾天,修復也需要時間 | 無需初始化 |
| 硬盤故障 | 更換硬盤,初始化,更換RAID控制器,需要全盤修復 | 自動修復節點,只修復已經寫入的數據 |
| 擴展容量 | 複雜,手動,需要加RAID | 簡易操作添加節點,容量池 |
| 儲存架構 | 集中儲存 | 分散性儲存 |
| 恢復速度 | 取決於硬盤讀取速度,一般就是100M左右 | 取決於節點數量,一個節點100M |
| 硬件要求 | 鎖定某些廠商 | X86服務器,彈性大,可以選擇的服務器多 |
| 空間要求 | 大約20U | 約10U 左右 |
| 成本 | 幾乎配套勢購買,成本較高 | 根據需求購買,可以後續添加,成本可以控制 |
| 耗能 | 機器多,耗能也大 | 機器少,耗能是SAN 60%左右 |
| 部署時間 | 估計一星期 | 一兩天完成 |
| 硬件維護平台 | 多個平台 | 一個平台 |
待續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