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,其實可以做得更好

2010年的中國其中一件大事可以說是上海的世博,全中國鬧得熱烘烘的,農民們也開始知道,這世博不是世界花卉博覽會,而是世界博覽會。世博一開始,全世界媒體已經唱通天,評好評壞就要看哪家媒體,事實如何當然要親自體驗,於是參加了校友會大專團,親身見證世博。

2009年年尾我到過上海一次,也是第一次到上海,當時的上海正在趕世博,大興土木的整理市容,擴建交通設施等,將近一年後再次訪問,有些不同的感受。知道一點點上海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,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,本地土生土長居民很少,上海如此繁華也不是上海人自己創造的,外來的居民建造的城市,複雜的人口,不同的文化。城市,讓生活更美好,是這次世博的主題,也許外來的居民也是帶著這個目標來到上海發展,但這次主題的“生活”顯然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,而是一個生活環境,氛圍的改善。

其實很想了解多一些“城市”,多一些“生活”的意思,但世博滿足不了這個意願,很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感。雖說是博覽,卻不能看,每次排隊幾小時看一個館,能看多少,能理解多少呢?幾十萬同胞們,他們如何感受呢?在上海的日子,世博的日子,這城市能為你帶來美好的回憶嗎?我的體會只有深刻的,也許我被強大的競爭力嚇壞了。

沒能進場,只好外圍參觀,香港某些傳媒的劣評,例如插隊,骯髒的飲水器,垃圾滿地,其實並不多見,複雜的人口,有幾個也正常的,我們也不能否認香港沒有,有了,就讓我們認識一下世博的未來城市概念能改善生活,也許很多劣評也應該加入未來發展的綱要裡面,這就是人民的自身素質。這是一個發展相當重要的環節,但在移民城市的上海,這是薄弱的一項,但我可以肯定地說,這種世界級的博覽會是對文化和人民素質的一種衝擊,國際的壓力,可以見到自己的不足。

這次是綠色的世博,親身的體驗告訴我,這世博並不是很綠色。高溫的天氣,為了降溫,周圍的噴著水氣降溫,頭上的太陽就讓它慢慢散發熱量,可能美觀的關係,太陽能好像派不上場。也許美觀,高科技是環保的剋星,每個館都設置了很多高科技,超大的顯示器,立體效果,這些將來在生活都能感受到,對,物質生活又美好了。但生活不僅只有物質,我們周圍的環境,信息的接收不是高科技才能吸引人。到達世博,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,如何有效利用周圍的環境資源讓現場的人過的更美好。城市的氣溫在不停的上升,以後如何解決周圍環境氣溫過高的問題將會是一道難題。英國,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在改善,我們祖國的城市如何讓人感到綠色呢?在法國館裡面,綠色的植物和通風系統,溫度下降了不少,植被和植物對環境降溫很重要,面對著迅速發展的城市,農田的退縮,世博是讓房地產更蓬勃,還是讓植被還原,有待我們去見證。但我已經體會到天台花園對降溫的好處,假如世博里的每條街道,每個排隊的帳篷頂都是植被,再加上通風系統,也許比那噴水更見效,世博也更綠色。

城市要讓生活過的更美好,首先要解決生活周邊的問題,一次世博當然無法解決,但假如能引起人的反思還不錯,我相信問題比美好來得更早,問題一日未解決,我們只能繼續思考和努力,知足常樂減少環境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