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 going on

2010 年到,對於我來說將是很沉重的一年,自己將要面對畢業,前路何去何從將成問題。之前留下的一大筆爛賬也要在這年內解決,不能無止境的拖延,一個人不能永遠義務服務,自己也需要做自己的工作,走自己的路。

每天都看著Youon9的人流,和預期一樣持續下降,每個游戲都有它的高峰和沒落期,相信你每天對待它的時間也會持續減少,更何況是一個討論游戲的討論區。討論區一直以來都是長期虧損,在人流繼續減少之下,將會考慮停止目前VDS的租用,改租外國的VDS空間,減少成本支出,當然速度將會下降,特別對於香港寬頻和有線寬頻的用戶,但起碼Rockfu.net的廣告費可以繼續支付空間費用。也許將會在未來數月內實行。Youon9的開始只是博客一個插曲,有始有終,目前沒考慮過結束這個討論區。

當然自己也有自己新的計劃,本人打算建立技術博客群組:
*不需要名氣,只需要熱情
*不需要太多網絡空間技術,有問題一起解決
*技術技能作品分享,建立自己作品網
*建立合作伙伴網絡,也許你需要其他技術博客的幫助
*多人合作,成本低廉
注:所有博客將以邀請進行,必須遵守共同協議

目前為止已經有些朋友有興趣加盟,我正在思考相關模式和技術,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豐富的電腦知識。

香港2010年公眾假期

收到公司出了2010假期表,共18天公共假期,比09年多了1天

2010 Public Holidays in Hong Kong are listed below for your information:

Festiva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ate (2010)

The first day of Januar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Jan 1

Lunar New Year Holi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eb 13 – 16

Good Fri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pril 2

The day following good Friday           April 3

Easter Mon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pril 5

The day following Ching Ming Festival     April 6

Labour 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ay 1

The Buddha’s Birth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May 21

Tuen Ng Festiva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June 16

HKSAR Establishment 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July 1

The day following Mid-Autumn Festival    Sept 23

National 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Oct 1

Chung Yeung Festiva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Oct 16

Christmas D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ec 25

The first weekday after Christmas Day    Dec 27

啟德新油輪碼頭

香港一個工程總是要有幾年的談論,談論那麼年,今天終於開始動工了,把啟德機場跑道建為大型油輪碼頭,可以停泊世界最大型的油輪。其實香港不是沒地方停泊最大型的油輪,只是停泊的地方不是商業區,對游客來說印象不好。上圖可以說是幻想圖,首先那麼藍的海水是一個極大難度的挑戰,油輪碼頭中間那個可以稱為『明渠』,處理不好就會經常發愁,和城門河同樣道理。

不過建起來也不錯,附近的土瓜灣舊區可以陸續重建,所以想投資的話買些舊樓有機會面海的等發展商收購也不錯,香港收購價會與同區7成新的同等樓房價格作為參考,假如撞上收購,可以賺上一筆。當然這不是近期的事,油輪碼頭已炒作很久。碼頭要2013年才可以使用,大樓要2014-15才能建完。而且這一區將是環保區,只能使用公共汽車或地鐵。聽起來很好,其實我更期待西九龍文化區,離我家比較近,文化的東西比較有意思,碼頭還是比較商業。

rockfu 更新一下

想更新很久,但沒時間,因為風格之前用的風格有錯誤,出了很多問題,但自己太懶不是想去弄它,希望圣誕有時間整理下。隨便挑一個主題用著,但還是有很多錯誤,看來還是必須自己設計一個才能確保沒有那麼多錯誤。ajax雖然很爽,但是手機用起來就很慘。

之前我的facebook account 已經被人加爆滿了,還有8千多位人輪候,由於很多人加不到我,變相郵箱多了很多郵件是叫我加他,但我無能為力,facebook 限定了上限是5千人。所以我重新開了一個帳號給我的博客專用:rockfu[@]ymail.com 這個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facebook account了,每個account里面都有不同用戶組群:游戲的,網頁的, 朋友的,旅游的,開那麼多帳號的原因還是擔心五千個不夠用,哈哈,我太貪心了,加人做朋友只需按一下,不知不覺就會有一千多人。

接著也打算使用美國空間的網站,練習一下自己的英文,自己知道英文很差,讀下英文新聞也不錯,分享英文的東西。同時也想學習一下某些一直關注的博客友們,然自己的博客不用太悶。慢慢學習改進中,圣誕節來了,利用 假期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「大香港主義」還是「夜郎症」?

家里很喜歡買咸魚,而處理咸魚的方法通常是蒸,偶爾也會伙同其魚乾蝦乾等同鄉一同聚而蒸之,大開其同鄉聯誼會也。
家中咸魚多買產自香港,原因是「香港咸魚味道特別好」。雖然味道特別好一說頗有辯論空間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就是香港還有咸魚出產。
眾所周知,香港是個很小很小的地方,歷史上除了盛產咸魚蝦膏跟天后廟以外,好東西很是缺貨。但近代以來,陰錯陽差,這個小地方竟成了一個世界有名的都市,詭異之極.。
五十年代香港接收大陸難民200多萬,後因香港長時間孤懸海外,與大陸的聯系被人為切斷,使得這批難民的第二代居然在這小地方生起了本土意識,而難民第三代,第四代上承法統,更是加速土皇帝化,夾港自重。這種意識始於六十年代,擴充於七八十年代,延至九十年代初,儼然走火入魔,妖化成「大香港主義」。
大香港主義的具體表現是以小地方香港處事標準放諸四海而行之,以及有無處不在的優越感,尤其是面對大陸的「窮親戚」時。這里不是說這種優越感的形成沒有道理,而反之這是十分合理的,尤其是當香港人具有對大陸「瘋狂年代」隔岸觀火二十多年的經驗,還有跟大陸巨大的經濟差距。這里想指出的是,這種不正常的,一度極端膨脹的優越感,還有對大陸異常惡劣的印象并沒有隨時間推移及時扭轉過來,反之其遺毒深入每個香港人的血液而不自知。
九十年代一去不返了,香港人也并非沒有任何改變適應,只是這種改變是拉牛上樹式的,逼良為娼式的。一種有趣的思維方式頗足一道:既然大陸慢慢富起來了,經濟優勢不存,那就不跟大陸談經濟啊,我們談「國際化」。當國際化的優勢也慢慢被上海等追上來時,那就不談國際化啊,我們談文明程度,談新聞自由,談公正廉潔啊,這些香港還是有優勢吧!這就解釋了,為甚麼香港人為何如何熱衷報道討論大陸的新聞,網絡審查,大陸人說話如何大聲,如何喉中濃痰‘不吐不快’,小孩子如何在一些景點如何「不拘小節」,「拉開褲子就撒」,總之就是找出大陸不如香港的地方,群而攻之,聊以慰籍其日漸萎縮的優越感。這些大陸的問題固然非虛,但香港人只看到對方的不足,而避談其改進速度之快,求變心態之強的處事態度,不能不說是大香港主義的遺毒作崇,其貽害也不可謂不大。
還有對大陸的印象問題。香港存在著這麼一種人,他們從未到過大陸,但對它的印象卻其劣,談論起大陸時厭惡之情溢于言表,或根本不想談。我尚不肯定這是否具有代表性,但十分有趣,堪足一談。那他們對大陸的印象到底是怎麼形成的?簡而言之,一是來自酒肉朋友,姨媽姑姐間的傾談,由於朋友親友皆持同一印象,所有潛移默化自己也受了影響。二是本地媒體的報道,如果稍微留意一下,不難發現香港的媒體非常熱衷於報道大陸的新聞封鎖,貪污,民間維權等負面新聞,原因就如上文提及。這不能不說間接阻礙了香港年輕人到大陸發展的意愿,“為甚麼我要去一個又髒又亂治安又差的可怕地方工作?”
天下烏鴉并不是一般黑的,天鵝也不是全白的。因為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,而自我刪除到大陸發展這個選項,真的值得嗎?香港的地域是很小的,年輕人根本無別處可去,大家只好擠在更小的市區里頭作困獸鬥。這種自我限制真的必須嗎?當一個美國的大學生畢業時,打開一張美國地圖,苦苦尋思要到那個城市發展的時候,我們是否該「三省吾身」啊?
史記的西南夷列傳,一開頭就說:「西南夷君長以什數,夜郎最大。」後面說:「滇王與漢使者言曰:‘漢孰與我大?’及夜郎後亦然。以道不同故,各自以為一州主,不知漢廣大。」這就是「夜郎自大」的出處。這里當然沒有指責香港的意思,因為夜郎當時再小也算是一個‘國’啊,而香港卻‘國’的邊也沾不上啊!但如果香港雖然現實非國,但港人卻心中自我為其「封國」,以求達到「夜郎」效果,那可就嚴重了!香港啊,千萬別要夜郎化啊!

家里很喜歡買咸魚,而處理咸魚的方法通常是蒸,偶爾也會伙同其魚乾蝦乾等同鄉一同聚而蒸之,大開其同鄉聯誼會也。

家中咸魚多買產自香港,原因是「香港咸魚味道特別好」。雖然味道特別好一說頗有辯論空間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就是香港還有咸魚出產。

眾所周知,香港是個很小很小的地方,歷史上除了盛產咸魚蝦膏跟天后廟以外,好東西很是缺貨。但近代以來,陰錯陽差,這個小地方竟成了一個世界有名的都市,詭異之極.。

五十年代香港接收大陸難民200多萬,後因香港長時間孤懸海外,與大陸的聯系被人為切斷,使得這批難民的第二代居然在這小地方生起了本土意識,而難民第三代,第四代上承法統,更是加速土皇帝化,夾港自重。這種意識始於六十年代,擴充於七八十年代,延至九十年代初,儼然走火入魔,妖化成「大香港主義」。

大香港主義的具體表現是以小地方香港處事標準放諸四海而行之,以及有無處不在的優越感,尤其是面對大陸的「窮親戚」時。這里不是說這種優越感的形成沒有道理,而反之這是十分合理的,尤其是當香港人具有對大陸「瘋狂年代」隔岸觀火二十多年的經驗,還有跟大陸巨大的經濟差距。這里想指出的是,這種不正常的,一度極端膨脹的優越感,還有對大陸異常惡劣的印象并沒有隨時間推移及時扭轉過來,反之其遺毒深入每個香港人的血液而不自知。

繼續閱讀 “「大香港主義」還是「夜郎症」?”